【西华有思●信心集】邓康慧:最好的是中国

发布者:疫情专题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240

最好的是中国

    2003年,我六岁,那年的“非典”于我只是梦里最遥远的哭声,醒时已没了记忆。2008年,我十一岁,那年的地震中,我是一个手臂被脱落的瓷砖划伤的小学生,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这些无声保护我们的陌生叔叔阿姨的面孔,也不会再问:五星红旗真的是鲜血染红的吗?2020年,我二十二岁,被时光照顾着,保护得很好,好在口罩只是遮住了我们的脸庞,留下了一双眼睛,让我看到了一个温暖炙热的中国,一个偌大又紧密的中国,一个更好更立体的中国,一个我最热爱的中国。

    我是一个微博重度网民,第一次看到永远都会立在前排的“疫情”热搜,这才是来自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关注。一个个来自湖北前线的视频,一张张白色主基调的照片,这是每个医护人员、媒体人、志愿者最美的逆行背影。还有无数流淌在互联网中被看见和未被看见的温情留言。

    自己也曾在微博留下过“今年的年,是有生之‘年’”的“闲言碎语”,是啊,有生之年——假期回家前夕,隐约扫过了带着“病毒”字体的新闻,成都地铁上留给我的空隙小得一如既往,我也同样自然的穿过了东站密密麻麻的人流回家,可时间没有留我在家乡的街头走一走,新闻里“确诊”的数字增速超过了我刷新网页的速度,超过了我给奶奶科普的速度,也让我亲眼见证了新年之初让人震撼的中国速度。

    “只要能守护我们的国家,我们可以接受任何程度的牺牲”,这是电影《流感》中和病毒博弈的信念,此刻的中国、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也一样。今年的春节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没有了道路上的汽车尾气,没有了除夕围坐火锅升腾的雾气,没有了街巷里怡然自得的烟火气,这个春节多了无数“逆行者”的勇气。春晚舞台上听《爱的桥梁》沉默,元宵晚会空无一人的观众席也让人热泪盈眶,原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就是国泰民安,原来平安喜乐是多么珍贵的祝愿。无数的人问着又有无数的人回答着: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又是什么让我们彻夜难眠?

    基辛格的话得到了证实——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如果勇气,是一些人在明知危险依然选择逆行,那这些怀揣着勇气的平凡人,应该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有些惭愧,我也是在这场战役中第一次听到“钟南山”的名字,一个耄耋老人,苍老又充满血丝的眼睛里写着从容,透着坚定。无数的医学工作者日夜坚守,他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不曾想到,原来在灾难面前,那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会在奔赴病区的请愿书上刻下灿烂的水印,一生清贫的老人会捐出所有的积蓄。而在市场经济暗涌中狂奔的中国企业,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推出各项“战疫”服务,捐钱出资,让我明白了他们不仅会是中国经济的龙头,也会做中华民族受伤时的拐杖。巴基斯坦、俄罗斯、日本等友好邻邦捐赠一批又一批物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情谊翻山越岭而至。还有从天南地北而来,素昧平生的每一个中国人,在漫长黑夜来临时,会如萤火虫般积聚出炽热光芒的力量,穿越迷雾找到曙光,这些“萤火虫”里,包括那些曾被冠名“垮掉的一代”的“90”后和最不羁的“00”后,2003年他们被全中国守护,2020年长大了的他们已经在守护全中国!

    这是一个滚烫的民族,这是最好的中国。没有这场冬末春初的战斗,我或许无法真正看到这个红色民族的医学硬实力,无法体验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的执行力,无法真正理解到党的快速精准的决策力。从此我相信了,我们这个民族真的存在一种最独特的信仰——一种“我爱你,胜过我的生命”的信仰。

    你看,二月的雨已不下,三月的花又盛开,四月的风会更温柔。

  

(作者:邓康慧,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研究生;指导老师:郑小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